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環保清風 > 家風故事
聽黨話、感黨恩,憶史鑒今、不忘初心—環科院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中心 劉菁鈞

黨委辦 | 2021-09-30 17:17:00
 

盛夏的荷香穿越過水波,留下的,足夠讓人回味一生。從來沒有哪一刻會讓我像今天這樣震撼,短短的一百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創造輝煌。大國氣象,自今日起,讓世人銘記。

聽母親說,父親看完建黨100年慶典大會,看著大爺爺的照片流下了眼淚,晚上破天荒的把以前的老酒打開自己喝了幾杯。其實父親每次空閑的時候都跟我們講大爺爺的事跡,從193712月當壯丁,到參加革命、石雷戰、處決大漢奸王紅岐、打紅部除掉山本一郎、47年解放河南,解放魯山,每每回憶,猶如親見。

 “從戰士到文員,只要人民群眾有需要,黨員干部帶頭向前”

1953年,大批干部開始轉入工業搞經濟建設。魯山縣組建了礦工會,選舉通過大爺爺劉海潮為工會主席。當年正是我國進入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以大爺爺為首的礦工會,為了維護礦區群眾合法權益、改善生活,除了辦好兩堂一舍(食堂、澡堂、宿舍)外,還成立了電影隊、曲劇團等,組織職工文化學習和技術訓練。1958年至1963年,大爺爺以一名普通的文員身份帶頭學習,一人帶起一大片,讓礦上各基層工會都建立起來了職工掃盲學習班并創建了子弟學校和職工醫院。群眾都說:“比過去,看現在,強上了天”。

“共產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對人民只有奉獻的義務,沒有索取的權利”

大爺爺在任梁洼礦工會主席、黨委副書記的時候經常告誡家人和親戚朋友不能利用他和他的關系到礦上辦事,說“共產黨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對人民只有奉獻的義務,沒有索取的權利”。他對不正之風深惡痛絕。每次表態都說“不要說我沒后門,就是有后門我也不開”。父親參加工作后,成為了礦上的井下工人,井下條件差,危險高,但是大爺爺從來不給家人搞特殊,說道,“黨的干部子弟必須吃苦在前!”

由于幾十年來夜以繼日地工作勞累,大爺爺身體積勞成疾于199083日病逝,噩耗傳來,梁洼礦全體400多名職工自發為他們的老書記、老主席送別。大爺爺雖然已經故去,他的言行卻一直影響著家人。

“奉獻為先,吃苦在前,我們在傳承”

回憶我自小以來的親身經歷,父母作為最普通的工人和農民,他們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著奉獻為先,吃苦在前的傳承。父母為身邊困難的人提供無私幫助,他們免費為人醫治,自己舍不得吃好的,但也要給路上困難的清潔工買好吃的。

我和妹妹、弟弟就是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下,從小都在為成為共產黨員而努力,努力讓自己在學業上有所成,在工作崗位上有所貢獻。逐漸的,我和妹妹都已經研究生畢業,并成為了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我選擇了環保事業,希望能為環境的健康出力,妹妹選擇了醫學,努力著為人民的健康貢獻力量,弟弟從一名保安走向了北大的課堂,雖然還沒能入黨,但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這樣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看著《劉氏族譜》中的家訓,“教育子孫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為國家繁榮富強而貢獻力量,并關心中華民族之命運,當民族利益受到外來侵害時,要挺身而出,為捍衛偉大的祖國而斗爭”,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時至今日,國家強盛、人民富足,如先輩們所盼!我們都以大爺爺這樣一個平凡的共產黨員對黨和國家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而驕傲,我們也為出生在這樣的紅色革命之家而自豪。這是我們這一生砥礪前行的唯一標尺。

a片没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