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走上環保事業的道路都不盡相同,大多數人源自專業選擇,而我則源自于我的父親。
上世紀六十年代,父親剛剛踏入大學校門,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時,他放棄了留在北京的工作機會,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太原參加“三線”建設。八十年代初,他離開生產一線,成為我國第一代基層環保工作者。從那時起,我知道了原來我們廠子里流出來的水會污染我們旁邊村子里的菜地,我們平時不敢穿白色的衣服和鞋子,擔心穿一天就會變臟,那是因為我們西邊山上的煤礦和周邊燒煤的鍋爐。對于環境污染,我比同齡人有了更早更直接的認識。而我也從小就親眼見證了父親為了改變這一切所作的各種努力和堅持,同時也能深深感受到他工作中遇到的種種不易。因為長期熬夜加班,他曾經引發心肌梗塞病倒在工作崗位上,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手邊沒有完成的工作。正是因為對環保事業二十幾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他被評為“太原市十大環保功臣”。
正是得益于父親這樣的言傳身教,我也在大學期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我選擇了環保工作,從此和他一樣走上了環保事業的道路。因工作需要,我從科研崗轉崗到綜合辦公工作。有很多人勸我,認為綜合辦就是處理日?,嵤?,能干出什么名堂來。但是從我看來,不管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崗位,只要認真去做,都能有所收獲,也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幾年下來,我體會到綜合辦的工作雖然看似細微瑣碎,但其實是牽動整個中心的一條看不見的線,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想做好實非易事。既要我們有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和科學嚴謹的創新思維,同時還要主動擔當作為,做好中心領導的參謀助手??梢哉f,綜合辦的工作是小乾坤中蘊含著大學問。通過幾年的積累,我的個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心的各項業務工作也得以有條不紊地持續推進。
在這樣的家風浸染下,我的孩子也對保護環境有了一份獨特的關注。從小,他就喜歡踮著腳尖去撕下路邊電線桿上的一張張小廣告,然后興高采烈地投入旁邊的可回收垃圾箱。初中時,他邀請我去學校給同學們講解垃圾分類,并在隨后的游學中設計了垃圾分類的任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邊走邊學。保護環境的紅色基因如星星之火在我們家一代一代傳承。
在從事環保工作的25年間,我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我們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對于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對紅色基因的傳承,一種對共產黨員初心使命的踐行。
(供稿:機動車中心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