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心簡介
檢測中心成立于2017年6月,前身是國家環境保護化學品生態效應與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檢測部,是環科院實驗室管理和公共分析測試平臺。工作人員39人,研究生學歷占80%以上。設綜合室、質控室、檢測室、實驗室管理室、技術開發室、應用推廣室6個部門。擁有CMA檢測資質,認定檢測指標1000余項,涵蓋水、土、大氣、固廢、生物等。實驗室面積1300余平方米,有穩定同位素質譜儀等大型儀器30余臺,固定資產5000余萬元。
生態環境部領導和院領導高度重視實驗室建設,多次指導實驗室建設。
2 中心文化
發展目標:國際一流綜合性環境檢測機構。
服務宗旨:用心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
發展理念:規范、求真、高效、創新。
3 主要業務
(1)環境檢測/監測
環評/項目驗收環境檢測/監測
企事業單位委托環境檢測/監測
(2)化學品生態毒理學測試
藻、溞、魚、蚯蚓等生態毒理檢測
降解和蓄積性檢測
(3)固體廢棄物危害鑒別
危險廢物鑒別檢測
河湖沉積物危害鑒別檢測
(4)環保產品性能鑒定評估
水、土、氣污染治理技術驗證評估
環保材料、儀器、設備、藥劑鑒定評估
(5)環境風險或工程績效調查測試和評估
環境事故或環境損害調查評估
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調查
環境工程或修復工程績效評估
(6)流域/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監控
流域環境監測與生態安全評估
企業/工業園區水、大氣環境在線監測監控
企業排污第三方監測監控
(7)環境檢測技術咨詢
環境檢測方案
環境檢測實驗室規劃建設
環境調查與檢測培訓
環境監測物聯網+、大數據信息挖掘服務
(8)環境檢測儀器和監控平臺開發
大氣VOCs和顆粒物采樣、預處理和檢測儀器開發
化工園區和企業VOC和有毒有害氣體監管平臺建設
城市和流域環境監測站點數據融合分析與決策支持
4 檢測項目
何連生,中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技術研究、環境風險與損害評估研究。
劉穎,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綜合管理和實驗室管理。
張亞輝,首席專家,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環境毒理與風險評估研究。
楊文,室主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大氣污染防治和儀器分析標定。
楊霓云,室主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生態毒理與化學品風險評估研究。
王曉偉,室主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技術開發,新化學物質檢測方法開發研究。
曹瑩,室主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及環境風險評估等方向研究。
王一喆,室主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實驗室管理、化學品風險評估、水生態毒理及水質基準研究。
沈忱,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技術研究與實驗室管理、全國污染源普查。
許嘉,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地統計模型建模和應用、空氣污染物人體和室內外暴露評估、空氣污染物與人體健康、顆粒物來源解析等研究。
1.2020年1月21,《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淄博市大氣復合污染綜合監測網絡 建設:綜合觀測及光化學監測服務項目》中標,合同金額1515萬元。
2.2020年3月9日,開展“反思疫情防控,我們的收獲和體會是什么?”主題黨日活動。
3.2020年4月17日,印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型儀器資源共享實施細則(試行)》(環院辦〔2020〕35號)。
4.2020年5月9日,印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實驗室統一管理實施方案》(環院辦〔2020〕46號)。
5.2020年5月18日,《淄博市生態環境局VOCs 重點企業防治評估項目》中標,合同金額800萬元。
6.2020年5月19日,陳斌書記、陳煒副書記帶隊檢查實驗室安全。建立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節假日前重點檢查的實驗室安全檢查督促工作機制。
7.2020年5月20日,《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績效評估》項目中標,合同金額560萬元。
8.2020年6月3日,《唐河污水庫治理與生態修復二期工程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項目中標,合同金額1386萬元。
9.2020年6月30日,《臭氧及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知識問答》一書,生態環境部推薦指導臭氧防治攻堅戰。
10.2020年7月1日,開展“不忘初心,弘揚優良家風”主題黨日活動。
11.2020年9月7日,完成環科院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驗收,實現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化管理。
12.2020年10月16日,召開“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組織生活會。
13. 2020年11月11日,CMA檢測指標擴項獲批(國家認監委),新增檢測能力20項(包含土壤和沉積物、固體廢物、環境空氣和廢氣三大領域的189個參數,涉及19個檢測方法)。
14.2020年11月20日,印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試行)》(環院辦〔2020〕74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實驗室管理辦法(試行)》(環院辦〔2020〕75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管理辦法(試行)》(環院辦〔2020〕76號)。
15.2020年12月11日,環科院劇毒化學品庫和危險化學品庫驗收。
(一)環境監測技術研發方向
(1)唐河污水庫調查評估、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方案編制
對唐河污水庫庫區及周邊的污染狀況調查,識別和確認污水庫中潛在的環境污染因子,進行污水庫環境風險評價,提供污水庫治理修復目標、修復范圍、修復程度建議,為唐河污水庫環境治理的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2)大亞灣區淡澳河流域內源調查評估和水質模型模擬項目
對大亞灣區淡澳河流域進行了水質、底泥的污染調查評價,建立了淡澳河流域的三維水動力模型,預測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工程規劃措施對水質改善的治理效果。
(二)環境檢測技術應用方向
(1)淄博工業園區揮發性有機物預警監測服務
形成較為全面的自動化監測站網,確定了企業的優控因子,制定預警發布、關聯措施、質控制度等,形成“設備”+“平臺”+“制度”三位一體的VOCs監測預警體系方案,并形成了我院此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2)小型環境模擬風洞
自主研發了自控調溫調壓小型風洞(溫度控制范圍-20℃~40℃,壓力控制范圍50~100 KPa,風速控制范圍5~60m/s)和環境模擬測試艙(直徑2.5m,長度3.6m),在艙內進行部件和整機標定。授權專利3項。
(三)產品環境效能評估方向
(1)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績效項目
從項目合理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創新性及可持續性等,對試點工程進行全過程跟蹤及評價,指導項目合理性、合規性的實施,推動項目高質量完成,體現山水林田湖草項目的協調性、統一性的原則。
(2)甘肅碳化硅煙塵收集處理設施治理效果評估
通過對其煙塵治理環保設施效能的評估,評判污染治理設施效能、行業特征污染因子減排效率,規范行業減排。
(3)山西汾河流域城鎮污水廠保溫提效工作成效評價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委托對汾河流域城鎮污水廠保溫提效改造技術進行評估,建立指標體系,評估42個城鎮污水處理廠保溫提效改造技術的建設、運行、管理的合理性和成效水平等。
(四)環境風險與損害評估方向
(1)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二期工程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
對基坑清挖、中度修復、輕度外運、清潔回填等土壤的精準采樣與檢測,對修復工程進行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確保污染土壤達到風險管控與修復目標值。該項目成果為唐河污水庫的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2)沙潁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及重點優控污染物基準與標準研究
對沙潁河流域水體環境中污染物高通量篩查,提出流域優控污染物名單。針對重點優控污染物,提出流域水質條件下的水質基準值,研究結果為淮河流域的環境管理提供支撐。
(3)硫鈦鐵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園區排水允許入河鹽份總量控制項目
運用水質水動力模型,計算出烏梁素海流域總排干、西大灘、烏毛計閘、擋黃閘等4個點位點位在夏灌期、秋灌期、秋收、冰封期、分凌期等5個時期的允許最大全鹽、硫酸鹽、氯化物的容量。
市場開發室主任:孟主任
聯系方式:8491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