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概況介紹 > 標準所簡介

標準所簡介

1973年我國發布第一項生態環境標準《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GBJ 4-73),自此生態環境標準研究不斷推進,1989年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標準研究所成立,后于2002年、2008年和2018年發展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標準研究所、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和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以下簡稱標準所)。

作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二級機構,標準所是我國專門從事生態環境標準研究與制訂的國家級專業研究機構,是生態環境部制定、管理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主要技術支持單位。在長期的標準工作中,標準所立足國家重大生態環境管理需求,緊盯生態環境科技發展成果與前沿,在標準科研、標準制修訂和標準技術管理及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一是加強科研創新,不斷推進標準基礎理論體系建設。提出兩級六類的我國生態環境標準體系框架,編制完成一系列生態環境標準制訂技術導則等基礎標準,指導和規范了一千余項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工作。二是研制關鍵標準,發展完善我國生態環境標準體系。主持或參與編制完成水、氣、土、固、聲等環境質量標準或風險管控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排污許可技術規范等重要標準達一百余項,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標尺、依據和規范。三是做好技術管理,為部標準工作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累計推動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1500余項,占現行標準總數的60%以上。修訂起草標準管理辦法和發展規劃,規范和引領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四是開展標準服務,助力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發揮標準領域科研優勢,開展地方、企業生態環境標準體系設計與規劃、標準咨詢與培訓及制修訂、質量達標方案、排放達標技術、低碳發展規劃、園區對標評估等工作,服務地方、企業發展。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標準所已發展成為覆蓋水與海洋、大氣與聲、土壤固廢與生態、生態環境監測與執法、環評與排污許可等環境領域,以標準體系研究與規劃、標準理論發展與制修訂、標準實施評估和標準技術管理及社會服務等為重點的多種學科交叉性、科研成果應用性、管理需求支撐性的國內一流生態環境標準科研單位,并承擔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標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國家機動車環保技術法規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目前,標準所擁有一支由40名高層次科研人員組成,具有高水平標準研究成果的團隊,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獲得各方廣泛肯定。

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標準是生態環境管理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建設美麗中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礎之一。標準所將進一步以支撐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為己任,突出補足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短板和關鍵領域標準理論創新,壯大專業標準工作團隊,擴大中國標準工作的國際影響,努力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生態環境標準科研機構。

 
a片没费网站